疫情结束后,我更想过平淡的生活
习惯了平淡寻常的生活,这一波疫情的袭击,让我们有些手足无措。年前列好的计划、定下的目标、约好的相见,都被迫放鸽子,我们都失约了。但也因祸得福,若不是这次疫情的苦,我们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明白,平平淡淡的生活,也是一种幸福。
严防死守下的寂寥,多希望尽快恢复热闹
前段时间,网上在唱着一出大戏:空城计。
那是许多个视频,分别记录下不同城市疫情期间的“空城”景象。成都空城、大理空城、北京空城、武汉空城……
一座座城市空了,仿佛2019的年尾来了场暴雪,将它们给冰封了。看到这些空城,心里难免会堵得慌,但我们也清楚,这每一座空城里面,是数百上千万掌灯人,在温暖着城市。
他们不同意城市昏睡,我们也不同意。
前些天,在武汉的一个派出所里面,有一名60多岁的男子在楼道里哭。这男子是一名厨师,姓潘。本来是2名厨师负责派出所的伙食,但另一个厨师年前发烧被隔离,只剩下潘师傅一人负责伙食。买菜、洗菜、做菜、厨房保洁等,潘师傅一人,从春节前一直坚持到2月底,他跟着派出所民警们一起加班。潘师傅多日来的加班、劳苦,导致了精神压力大。
这一天工作上不被认可,一番好意没有得到理解,感到委屈,情绪崩溃,这才有了哭泣那一幕。这座城市里,类似潘师傅这样的人还有许多,他们顶着莫大压力在付出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抗疫出力,只为了城市能早些康复。
他们与我们都明白,屋里可以安静,但城市终究还是要热闹点才好。
前段时间,有一个奇怪的热搜:#第一次看到堵车会开心#、那是经历过疫情的冷清后迎来的第一次堵车。
许多人在网上分享自己塞车的体验:
有人说“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堵车,感觉这个城市堵起来才有人气。”有人说“车多了的感觉很亲切,就好像回归到正常的生活。”网友也纷纷表示:以后再也不抱怨堵车了,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;以后再也不嫌弃人山人海了,因为那才是国泰民安。
其实你我都明白。他们渴望的不是堵车,而是热闹的人群与寻常的烟火气息。这点,我们也不例外。
一座座被冰雪封住的城市,随着春天的脚步,慢慢融化,稍微热闹了一些。
一座座寂寥的城市,有无数的掌灯人为它点亮。只要灯不灭,我们就一定能熬到天亮。
天亮后,推开门,路上人头攒动,街道车水马龙,一切还是那么热闹。
这才是我们要的太平景象。
戴口罩后才明白,呼吸自由的空气真好
其实有许多人,以前几乎没戴过口罩,这几个月,算是他们的初体验。开始也许新鲜,但用不了两天,就开始要诉苦了。因为戴口罩,真的不好受。甚至有些人为了可以不出门、不戴口罩,作出了巨大的改变。
我的同事小兰,就是一个例子。她在延期复工期间,自学了一手好厨艺,如今坚持每天带饭上班。我很惊讶,因为她是一个连做饭需要加多少水都不知道的人,以往在公司都是吃外卖的。
一问之下才知道。疫情期间,外卖不让送进小区,而出小区拿又要戴着口罩。因为嫌口罩戴着难受,她这才决定亲自下厨。是啊,戴口罩确实很不舒服。面部发痒、呼吸不舒服、耳朵痛、喝水不便……这些种种,让人很想摘下口罩。
越如此,越是明白,曾经视若无睹的呼吸小事,现在看来,却是那么宝贵。
比起戴口罩,呼吸着自由空气真的是舒服极了。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里,身患白血病的吕受益不能接触细菌多的环境,长期戴着口罩。
但一般白血病患者戴口罩是戴一层,吕受益却戴三层。看完电影的人才明白,吕受益被查出慢粒白血病的时候,妻子怀孕5个月。他本来心灰意冷,却在看到出生的孩子那一瞬间不想死了,他要坚持到孩子喊他一声“爸爸”。那三层口罩,是吕受益给自己的心理保障,再不舒服都要戴着。我们虽然不是吕受益,但面临疫情,口罩也成了我们出行的保障,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现实中。
这一层不舒服的口罩,是疫情期间,我们出门的“通行证”,也是保护彼此的防护盾。
人生如茶,不会苦一辈子,但会苦一阵子。
此时正是吃苦的时候,等过了这阵子,我们就能摘下口罩,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。
这次疫情,我们体验了戴口罩的不适,更懂得呼吸自由空气的珍贵。
过去的我们,把甜汤当做流水,如今的我们在乏味里,酿着甜汤。
人经常会犯错误,但会在错误中成长。
吃过疫情的苦,才懂得生活的甜。更懂得,平平淡淡的日子,才是一辈子的财富。
余生,我们好好珍惜失而复得的生活。
这一次疫情的苦,不能白吃!